科学时报:中外两位数学大师在京期许数学“更美”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首 页
机 构
科 研
院 士
院 史
论 坛
科学在线
人才教育
科学传播
文献出版
党 建
新 闻
院 况
创 新
视 频
院 报
装 备
科学会议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产 业 化
副 刊
新闻首页 领导活动 院内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视频新闻 一线报道 传媒扫描 图片新闻
关 键 词:
搜索类别:
路甬祥出席布达佩斯科学论坛
北京分院组团参加上海工博会
IAC能源研讨会在京举行
刘燕华副部长到生物物理所了解禽流感攻关情况
路甬祥院长寄语研究生努力学习立志创造
路甬祥:鼓励发明创造 尊重发明创造 保护发明创造
中科院6个植物园成为首批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视察广州能源所
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到中国科大调研
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金属所考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外两位数学大师在京期许数学“更美”
科学时报 11月15日 1版     作者:刘英楠
    11月12日下午,北京,被称为“华人数学界领袖”的丘成桐携好友“Ricci流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晨兴数学中心先后作了题为《时空的几何历史》和《Ricci流与几何》的学术报告,并在随后的媒体专访中一致表示,虽然数学研究中的突破总能在其它领域得到关键应用,但数学之美是吸引自己投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数学家成功最好的保障。他们期望,数学和数学研究中“好奇”的成分越来越多,而功利因素能尽可能地减少一些。

    丘成桐和汉密尔顿都是全球“重量级”数学家,同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教授。虽然回答记者提问所用的语言一为中文一为英语,对华人数学界情况却都相当了解。如果说丘成桐作为华人数学家,对国内数学界的有关情况耳熟能详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当汉密尔顿用一口悦耳的英语细数华人数学界Ricci流研究方面的重要学者时,不能不让人感到他对中国友好、亲切的态度。

    丘成桐热心于我国的数学事业由来已久,指导的近50名博士生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其中许多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为争取2002年在北京成功召开“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国际弦理论会议”作出了积极的努力。2004年3月24日,他在北京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并在颁奖大会上作题为《数学和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作用》的报告,指出数学不仅是所有科学的表述语言,而且在密码学、飞机和机动车设计、多媒体、金融、通讯和信息安全、空难模拟、大型数据分析、信号分析等部门起着基本的支撑作用。在他看来,数学本身是有序、美妙的科学,将是21世纪最基本的学科,也是所有大国强国肯定要努力发展的学科。

    汉密尔顿的话佐证了丘成桐的这一观点。他表示,数学家钻研数学难题,开始往往没有想到应用,但基本上后来数学理论上的突破,总能在有关技术、产品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例如他一位同事建立的一种曲线收缩方程,在洛杉矶一起刑事案件的取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数学理论的某项突破,也可能大大提高卡通电影制作的效率。由于和其它学科相比数学研究需要投入本身不高,“社会完全可以放心支援数学研究”。

    在2004年的《数学和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作用》报告中,丘成桐曾指出,中国数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领袖人物,唯一活着的世界级数学家是自己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在陈先生故去的现在,他的这一感受只有更加强烈。丘成桐当时指出,为了解决领袖人物的问题,许多大学设立了许多访问教授的席位,邀请知名专家来华进行为期一两个月的访问,但中国的科学领袖毕竟只能从全职在中国工作的人中间产生,因此决不能满足于“把著名的名字放在教授名单”上。

    对不太知情的公众来说,具体一场争论需要讨论的观点、需要澄清的事实也许确实还有很多,但是期待数学、数学研究乃至包括所有学科在内的学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早就不仅是学术大师们的心愿,而已成为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良好企盼。
[ 2005年11月15日 ] [ 评论几句 ] [ 推荐给同事 ] [ 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广告业务
Copyright ©1996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Email:webeditor@cashq.ac.cn
主办: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承办:科学时报社 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