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感受文学数字的共同美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5年7月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文教科卫新闻    
感受文学数字的共同美
 2005-7-7 07:41

  7月4日,持续的高温让杭州人觉得热不可耐。和高温一样热的该是“浙江人文大讲堂”的丘成桐讲座了吧。
    讲座的题目是《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省图书馆二楼8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前排加座,过道加座,连台阶上都坐着人。所有的来者都想知道,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世界数学最高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将如何诠释数学与中国文学的共同美。
    “数学的文采”、“数学的赋比兴”、“数学的意境”……丘先生以诗三百篇开始演讲,随之而来的风雅颂、司马迁、文心雕龙,无不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丘先生把自己从种种数学原理的精妙与《洛神赋》、《红楼梦》、《人间词话》等中国文学中得到的通感展示给听众。当说到自己花了5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具有超对称的引力场结构,并将它创造成数学上的重要工具时,丘先生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心境。
    展望现场,听众年龄层次从儿童到老年,多数为非数学专业的普通大众。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聆听大师的教诲。对于演讲中“广义相对论”、“狄拉克方程”等艰涩的理论,估计大多数人只能是一知半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听得痴迷入神,即使听不懂,也能感受到科学之美、文化之美。
    在丘先生看来,从欧氏几何的公理化,到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到牛顿、来布尼兹的微积分,到高斯、黎曼创立的内蕴几何,一直到与物理学水乳相融的近代几何,都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为宗,其文采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件文学创作。专程从美国飞来的丘先生,倾心作演讲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文学和数学的共同美。单冷文卢绍庆摄
    

 
 
 © 2003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浙江在线 版权所有,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我们的版权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