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少理论数学家吗?”“为何中国中学生在国际学科大赛中成绩优异,但最终少有能成大师者?”“大师在如我们年纪的求学阶段除了用功之外,还做什么?”昨晚,浙江大学数学中心的报告厅里,来自浙大数学系、杭二中、杭高、学军中学的300多名大中学生,以及12名在下午已接受了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亲自面试的数学英才班考生,与丘教授等数学领域的知名人士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如此近距离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同学们怎肯错过,两个小时,问答热烈,大师们的新颖观点赢得多次掌声。“我问很多同学为什么喜欢数学?很多人如出一辙地回答,我做了多少奥数题目,拿了多少奖,把能解答奥数题目作为自己数学学习上的成就。”结合下午长达3个小时的面试,丘大师谈了自己的看法:应试能力强,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能力和前途。“在美国,参加哈佛选拔考试得满分的中学生,仅有1/3的人会被最终录取,其他的名额则留给被老师评价为善于独立思考,进取心强、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
据了解,选拔和培养有可能成为数学大师的少年英才,是开办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的目的。具有多方面发展潜力的“通才”正是大师们寻找的“目标”。首届英才班招生名额将不会超过15人,专家组将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允许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记者李忠宓路平通讯员单泠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