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数学大师“相马”不唯数学成绩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5年6月27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文教科卫新闻·体育新闻    
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昨日开始选才

数学大师“相马”不唯数学成绩
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单泠 2005-6-27

  本报杭州6月26日讯 (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单泠)“你是怎么学数学的?”“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今天下午,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开始面试选才,由丘成桐等数学大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涉及数学、文学等各方面的问题抛向一个个高才生。虽然首批入选名单尚未最后确定,但据透露,大师们“相马”不唯数学成绩,看重的是学习方法、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是该校今年新开设的一个专门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特色教育班。今天下午,丘成桐亲自主持了首批学生的面试,浙大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刘克峰、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骏、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郑绍远等及数学英才班班主任、浙大数学中心博士后罗炜等一起面对学生。据了解,今天下午参加面试的学生是从报名的几十名学生中挑选出来的。
    笔者注意到,在今天下午的12位同学的面试中,“怎么学数学?”和“哪个定理印象最深刻?”两个问题每个同学都被问及。通过这两个问题,数学大师想从中了解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否真正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但让丘成桐等数学大师失望的是,从面试的情况看,不少同学只是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数学,看的数学课外书也只是围绕着数学竞赛。丘成桐因此在今晚举行的“与大师对话:数学与数学人才培养”活动中,特意提醒中学生不应该只从课堂上、尤其是不要仅从数学竞赛中学习数学。
    “你最喜欢谁的散文?”“能否背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数学英才班的面试,不时能听到唐诗宋词。“高三时为什么不修体育?”“你的历史成绩为什么只有六七十分?”今天下午,除了数学题外,面试时文学、历史等各类问题都涉及到,当然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来回答。这也是丘成桐一贯来对数学人才在文化修养、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性或者说创新意识,看上去能赢得大师们的青睐。“让你终身难忘的是什么方程?”一个同学的回答是:“现在学得比较少,最难忘的方程应该在将来,如果将来我能创造一个方程的话,那将是最难忘的。”数学大师们在面试中也问到不少数学与物理相关的问题。丘成桐希望这些学生不仅对课内的问题要有兴趣,对课外的问题也要有兴趣,要有创新的想法。“希望学生是对学术真正有兴趣,而不只是考试考得好。”
    今天只是浙大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的首次面试,参加的大多是浙江省内的学生。省外的学生将在后面几天继续进行,符合条件是有一个录取一个,有两个录取两个。
    

 
 
 © 2003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浙江在线 版权所有,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我们的版权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