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静 本报实习生 周娜 2004-8-2
“2004纪念著名数学家波莱尔教授核心国际数学会议”前天在浙江大学结束。其间,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研究机构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其关于当前数学物理基础理论的讲座和课程令学术界人士和科学爱好者印象深刻。 据悉,当今世界研究数学最核心领域的科学家有2000多位,那么,邀请其中哪几位来杭州?来了以后给国内作些怎样的讲座?给学生上怎样的课程?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于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数学系教授季理真走进我们视野,他是这次数学夏季班类似于“教务主任”的人物。
邀请专家的原则
在丘先生大部分学生中,季理真的研究领域与其他人离得比较远:《对称空间和局部对称空间的紧致化及其应用》。而丘先生及其学生在几何、数学物理等领域研究得更多一些。季理真成为此次会议“教务主任”,除了受老师和同行之委托,他和布莱尔先生相处了6年之久也是个重要原因——得过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费尔兹奖的布莱尔生前与他合作出过书。 他说,“我基本上是按照布莱尔教授以前的研究兴趣,来邀请全世界相关领域最好的专家来浙大。这次会议的课题比较多,基本上覆盖了现代数学很多重要的分支”。
学弟学妹们坚定些
季理真在过去的杭州大学念的本科,1985年去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硕士。20多年过去,他看到了母校巨大变化。对母校的天然的情结,使他不仅常给自己过去的数学系导师带来最新的专业书刊,这次他还带着美国生长的一双女儿来老杭大“寻根”。他说,现在浙大数学学术活动很多,经费也充裕,学生学习也比较主动,英语都很不错。 但是,在美国教书多年,他也发现,那里的学生比较主动,而国内的学生,学习很努力,却比较迷惘。 因此,他上周特意主持了“WhyMath”会,像晚会主持人一样,以亲切的风格,将台上大师和普通学生的距离拉近。他说,想让学弟学妹们知道:大师研究也会遇到很大挫折;关键是怎样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出一本科普书
据了解,此次数学盛会后,他将主编一本关于此次数学交流大会的科普书。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数学大师们是如何做学问、如何对待失败的。目前,国内外出版社均已洽谈成功,将以中英文版同时在国内外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