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信息 > 媒体新闻
浙大求是网:数学师徒 ,倾谈数学——紫云论坛之数学节讲座
数学好玩吗?数学真奇妙!5月13日晚,浙大数学系主任刘克峰教授、浙大数学中心博士后张毅,共同在紫云论坛为大家作了一场以《数学好玩吗?》为题的讲座。一对师徒,用他们幽默诙谐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妙的数学世界,吸引了来自各个专业的数学爱好者。 刘克峰教授是国际知名数学家、谷庚海默奖获得者。浙大数学中心、数学系光彪讲座教授,数学中心常务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数学系教授。Communication in Analysis and Geometry 杂志主编。发表于《微分几何》杂志中《关于霍奇积分的马里诺——瓦发猜想的证明》的论文成功证明世界著名难题马里诺——瓦发猜想。张毅是浙大数学中心博士后,导师丘成桐,研究领域为数学物理、代数几何。 不久前刚从哈佛大学归来的张毅,以自己在哈佛的见闻,对快乐与用功作了阐述。哈佛的数学系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特别聪明吗?张毅说,哈佛的学生与众不同,因为他们学习劲头足, 比如,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有可能就有150多页,比国内的一些博士论文还长。哈佛举办各种讨论班,参加的学生非常积极,座位不够了,甚至会趴在教室的地面上;周末,图书馆往往“人满为患”,走廊上都站满了人……张毅认为,本科生不要局限于所学的专业,应该多方面猎取知识。要做好一门学问,用功是最重要的,同时也离不开兴趣、爱好、目标、方向,有品位往往比聪明可贵得多。如此,你将会发现很多乐趣,数学也一样,学得越多,越觉得数学优美,越有做数学的欲望。数学家无所谓天才不天才,用功才是第一位。他还举例说,美国人习惯在周末去渡假,而丘成桐先生则总在办公室,如此的大数学家都那么用功,我们何以不用功?用功了,才会好玩。 刘克峰教授给人的印象既亲切又和蔼,他概括说,数学好玩吗?就看你怎么玩,数学有好玩的一面,也有学习者主观能动的一面。IQ高的人不一定成功,EQ高的人,成功率倒是挺高。刘克峰教授从他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他的数学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偶然的一次选择,有可能将会影响一生。刘克峰教授自认为他经历了三次人生转折:一是中学时的一次数学竞赛,他名落孙山;二是从北大本科毕业后到中国科技院读研究生;三是在研究生阶段的某次听讨论班上的一堂课。他强调,听课,越听不懂越应听;听不懂就放弃,永远成不了才。在哈佛读博士期间,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自然地明白一个问题,想办法去解决一个问题。中国的学生是聪明的,差就差在不敢问问题,缺乏交流,缺乏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追求。 刘教授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他笑着说自己“在美丽的城市,做美丽的数学,人生何求?”他说,“研究数学就像小孩子玩拼图,不能丢一块;研究数学就像追求女朋友,要挈而不舍。过程是辛苦的,结果是愉快的。”其实何止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不也一样吗?让我们记住刘教授的话,不断学习,不断获得快乐! (王晶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