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在南湖上读懂数学家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按关键词查阅稿件
 2004年4月22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今日版面
每日新闻·发现    
在南湖上读懂数学家
西湖青年数学家论坛昨在嘉兴开幕
本报记者 章清 徐澜/文 章清 肖青/摄 2004-4-22

 

  本报讯 “不谈数学有用,只谈陈省身先生首倡的‘数学好玩’。”昨天下午,由浙大主办,本报协办的西湖青年数学家论坛在南湖举行开幕式,浙大数学中心副主任刘克峰的一句话定了此次论坛的主旨,在南湖烟雨楼下被暖风熏得有些陶然的青年数学人,喜欢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或是黎曼定理,或是纳什逸事。而对于记者的追问,他们显得有些紧张,也许我们是不速之客吧。
    
  数学是年轻人的天下
    
  东道主是嘉兴市政府和嘉兴学院,他们安排嘉宾在南湖画舫一号船上纵论数学,在近两个小时的游湖活动中,他们无话不谈,谈美食,谈房价,谈电影,谈洛杉矶、北京和杭州的物价,其间杂着我们听不懂的数学专业名词和洋文,但很快又转移到别的话题去了。陈省身先生坐在轮椅上,沉静地看着大家,说:“我耳朵处在比聋子稍好一些的水平,我听不太清大家的话,但知道多是说我的好话,好话有滋补作用。比我年轻的学生都退休了(‘我们都是您的徒子徒孙’,清华大学教授肖杰在一旁插话)。我始终说这一句话:数学是年轻人的天下。你们这次叫我来,本来平均年龄是40岁,93岁的我一加入,退步成为老中青聚会,有些名不符实了。”
    
  干嘛老问我撞过电线杆吗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的周坚教授是1967年出生的,是此次出席论坛最年轻的学者,他说常人以为数学家都是陈景润式的,几次有人问我撞没撞过电线杆,那是出于对数学家的无知,也说明我们学术界与外界的交流有欠缺。其实现在的数学家没有标准像,有人喜欢逛街,有人收藏古董,共同点则是对数学的执著和热爱。
    中科院数学所王元院士曾与陈景润共过事,他在一旁补充说,陈景润是大智若愚,在那个不讲求学术的年代,他故意装傻才赢得宝贵的学术空间。现在学术气氛那么好,我们尽量发挥便是,无须躲藏。
    
  前辈眼里的年轻人
    
  青年数学家都尊称王元为“元老”。元老说,这些年轻数学家研究的方向都非常新,有的研究领域,像几何分析,都是我读书时没听说过的。他们做的都是国际数学研究领域中最尖端的,普通数学工作者很难懂。即使我的课,有五六人来听已经不错了。数学发展到今天,和30年前比已经有很大变化了。
    这些青年数学家的研究方向有超弦、算子代数、几何偏微分方程、论函分析、多复变函数、指标理论,数学物理等等,基本上是在基础数学范畴,是随当代国际前沿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基础理论。
    元老说,这些人80%曾在中科院数学科学研究院学习过,然后出国留学,再回国继续研究数学。他们一般30岁左右很轻松地在国内外拿下了博士学位,40岁左右成名了。
    
  他们的人文痕迹
    
  老一辈的数学家,如苏步青、谷超豪等,古诗写得很好。中科大数学系的胡森教授在到嘉兴的车上,诗兴大发,赋诗一首曰“南湖论剑”:嘉兴人杰出陈师,南湖美景天下名。中共发端改历史,西湖论数学术新。
    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张伟平教授认为一篇数学论文就是一首朦胧诗,充满“无穷尽的美”(数学家恭维一位女士花容月貌,往往说“美得无穷尽”)。
    复旦大学数学所陈晓漫教授很关心文学,他说现在流行一本《所谓教授》的小说,大学教授不尽然是这样的,他喜欢李敖在凤凰卫视开的专栏,有空就看,说得痛快。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肖杰教授说,人物传记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特别困难的时候给人力量。做穷书生时,27元一本的《陈省身文集》指引他爱上数学,另外一本王元老写的《华罗庚传》文笔极美,让他明白数学家真是大智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