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刚刚在北京接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做了一场题为“一个数学家的心路历程”的公众演讲。从童年、少年、青年直至今天,丘成桐先生在向浙大学子展示了他的人生轨迹、学术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两个半小时中,谆谆告诫青年学子——在你们投身科学的时候,如果想着的是国家会给你们一千万还是五百万的大奖,那么,这些大奖会始终离你们很远。 丘成桐是获得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4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之一。今年55岁的丘成桐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他是唯一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人科学家。1979年以来,丘成桐以各种方式为支持和促进中国的数学科学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所、北京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并出任这些研究机构负责人,他还担任了中国一些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指导了数十名中国博士生。 在25日的演讲中,丘成桐回顾了自己与自然为伴,在傍人看来是顽劣而自己却是得益不浅的儿童时代;讲述了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典文学,从一知半解基至一点不能体会、深以为苦开始,到慢慢自然而然地领会其中的思想和美,并最终形成对人生的理解和看法,他强调了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14岁那年,父亲去逝,不仅家庭顿陷困境,而且失去了心目中的偶像和心理上的依靠,但困境使他成熟和坚强,父亲的教导,也变得真实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产生了对几何的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他认为自已并不是数学天才,但他强调,气质是可以通过文化来培养的。任何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无一例外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盛赞“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与千古之下”(《文心雕龙》语)的胸怀,他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达到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丘先生的演讲吸引了数千名青年学子。演讲结吏后,学生一个接一个上台向他提问,从求学的方法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很专业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推荐参考书到基础学科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丘先生无不一一坦诚做答,并博得阵阵热烈掌声,一位大二女生问道,丘先生,我知道您每年都会在浙大招学生,我想知道怎样才够格成为您的学生?丘成桐非常简洁明了地说,只有两个条件,一是勤奋,二是对科学的兴趣。 (欣 文)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