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缘何魅力四射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缘何魅力四射
2008年8月14日 09:15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万润龙  

  菲尔兹奖获得者、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4年前在香港给香港中学生颁授“恒隆”数学奖时曾向笔者表示:希望不久之后能在中国设立中学生数学奖。仅3年多时间,丘教授的愿望成真。

  一项以丘成桐名字命名的“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竞赛与选拔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项竞赛借鉴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西屋奖”(现更名为“英特尔科技奖”)的组织与选拔模式,强调创新与团队精神,面向全球的华人中学生。奖项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奖励约10个中学生参赛团队,其中最高奖奖金为15万元,最低的优胜奖奖金也有3万元。“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得到了美国John Templeton基金会的支持,该基金会将拨款120万美元来支持该奖未来几年的运作。

  比赛将在海内外分五大赛区展开,国内评审委员会由国际知名华人数学家组成,刘克峰担任主席;国际评审委员会由丘成桐担任主席,成员是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的教授。

  本次竞赛的国内评选委员会主席、世界华人数学家最高奖晨兴数学奖金奖得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刘克峰向记者介绍说,“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有宏伟的目标: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华人天才少年。刘克峰教授表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教育从大学生做起已经晚了,于是,从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到本科生,然后到培养中学生,我们现在把目标转向了中学生,决心要发掘和培养中国的数学少年天才。”

  丘成桐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和其他多个场合抨击过国内中小学盛行的奥数热,他表示,数学应该是做研究,而奥数只是做题目。奥数只是做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对于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丘教授表示,他设立这个奖项,是希望鼓励中学生们不单从考试的模式来看待学问的成与败,而是通过这个奖项媒介去学习如何去寻求科研创新的途径。

  同时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的刘克峰也对国内的奥数竞赛提出批评:“国外做奥数的学生都是因喜欢而去做,没有系统大规模的训练。中国现在很多学校应对奥数比赛的强化训练方法,把学生好奇心都扼杀了。”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组织与选拔确实与奥数竞赛不同,它不用考试,是开放式的比赛,学生要自行选题,进行科学研究,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参加评选,并需要进行论文答辩。竞赛以团队出战,参赛团队由1至3位中学生队员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计划,经指导教师或所在中学推荐,向评奖委员会递交专题研究报告。所有论文需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三轮评审,最后参与专家现场答辩,最终决出优胜者。刘克峰教授表示,这是参照美国“西屋奖”的做法,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

  据了解,目前报名的参赛学校有160所,参赛队伍有848个,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是高中生,也有一部分初中生。虽然评奖是一起的,如果初中生能发现一些新颖的课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它,也有获奖机会。从参赛团队已经提交的论文提要看,中学生涉及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有的运用微积分的知识来研究渔场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探索最合理的捕捞方法;有的打算从数学、物理的角度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规划;有的打算把圆锥曲线原理应用到导航通信系统设计上……为了给更多的中学生以机会,竞赛的网上报名已延期至今年9月1日。

  海外报名也很踊跃,目前已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学生报名参赛,一些外国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刘克峰表示,丘成桐奖对他们也敞开大门。

  为了使“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顺利进行,浙江大学、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的一些教授都在当地为参赛队员作专门的辅导讲座。组委会表示,习惯了做题的中国学生一下子还不懂得如何给自己出题,因此希望这些讲座能给他们一些启发,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此外,所有的辅导讲座都不收钱。

  这次竞赛总决赛于10月22日至24日举行,中学生团队需进行英语答辩。“如果拿到比较好的成绩,并通过SAT考试(类似美国高考),丘成桐教授将亲自推荐获奖者,去读哈佛、斯坦福等一流名校。”据了解,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院长和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大学招生部门的负责人已接受丘成桐教授邀请出席10月在北京举行的总决赛和颁奖仪式。

  笔者期待着“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能改变中国中小学生的考试观,并推进中国的数学研究,使中国的数学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