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全国800多支中学生队伍参与角逐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全国800多支中学生队伍参与角逐
丘成桐数学奖:不做“奥数第二”
  本报讯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首届年度大奖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隆重揭晓。据竞赛组委会昨天在杭州发布消息,这一立志“有别于奥赛”的数学竞赛奖,目前在国内吸引了800多支中学生队伍报名参加,网上报名已延期至9月1日。

  数学就是做研究    

  著名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认为,在拔尖数学人才的培养方面,中学阶段具有关键性意义。然而对于国内中学盛行的奥数热,他却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自己的意见。

  “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

  兼职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刘克峰说:“国外做奥数的学生都是因喜欢而去做,没有系统大规模的训练。中国现在很多学校应对奥数比赛的强化训练方法,把学生好奇心都扼杀了。”

  2008年3月26日,“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在北京正式启动。丘成桐说,他设立这个奖项,就是“希望鼓励中学生们不单从考试的模式来看待学问的成与败,而是通过这个奖项媒介去学习如何去寻求科研创新的途径。”

  参赛须团队出战

  从竞赛的组织与选拔机制上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在践行丘成桐的说法。

  第一,没有考试。“这个奖项跟奥数不一样,它不用考试,是做项目的,要学生自己想,他们可以在家里花很多时间去思考。”丘成桐说。它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比赛,学生要自行选题,进行科学研究,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参加评选,并需要进行论文答辩。

  第二,必须以团队出战。参赛团队由1至3位队员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自主选择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题目及资料,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计划,经指导教师或所在中学推荐,向评奖委员会递交专题研究报告。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国内评审委员会主席刘克峰表示,这一组织与选拔模式借鉴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西屋奖”,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

  评选机制国际接轨

  丘成桐在国际数学界的名望为这一竞赛赢得了额外的支持。除了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资助之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已经正式得到了美国John Templeton基金会的大力资助,金奖获得者将得到15万元的奖金。

  为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的顺利进行,目前浙江大学、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的一些教授都在当地为参赛队员作专门的辅导讲座。组委会表示,习惯了做题的中国学生一下子还不懂得如何给自己出题,因此希望这些讲座能给他们一些启发,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此外,所有的辅导讲座都不收钱。

  这次竞赛总决赛于10月22日至24日举行,中学生团队需进行英语答辩。

  刘克峰介绍说,目前报名的参赛学校有160所,参赛队伍有848个,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是高中生,也有一部分初中生。虽然评奖是一起的,如果初中生能发现一些新颖的课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它,也有获奖机会。    

  本报通讯员 周炜 本报实习生 许燕

  本报记者 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