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讲堂 丘成桐纵论数理结合关注地震研究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文汇讲堂 丘成桐纵论数理结合关注地震研究
日期:2008-05-29 作者:赵博 来源:文汇报
    数学和物理学的边界在哪里、怎样相互促进?昨天下午,著名华人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数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走进第十一期文汇讲堂,不仅为在场的300多名听众带来《数学与物理学的交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专题讲座,还从数学家的责任对汶川大地震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地震研究中也有数学
    
    下午讲座开始前,300多名主宾肃立,为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同胞默哀,丘成桐教授面色凝重,尽管演讲的主题是纯粹的科学,但在80分钟的演讲中,地震仍是丘成桐教授关注的焦点。他首先援引傅立叶在波动方程上的研究,解释了通过地震波差来计算地震发生地点的可能性。但他也坦言,通过数学的波动方程来研究地震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地震,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发现。
    
    不仅在科学领域中关注,丘教授还身体力行,将本期文汇讲堂的讲课费和一笔科普图书的稿费通过文汇报社捐献给地震灾区的灾民。“我在美国得知地震的消息,感到很悲痛,很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除了捐款外,我很愿意通过将来的数学研究在此领域作出一些贡献。”
    
数理结合的“威力”
    
    电磁波的发现、GPS的开发和运用、原子钟、“海王星”的发现,这种种物理学界,甚至天文界的杰出成就居然都和数学相关。谈起数学和物理结合的巨大威力,丘教授纵横捭阖、意色扬扬。
    
    通过对数学和物理历史的回顾,丘成桐教授认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有着充沛的感情”,两者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关联的根源来自“从大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公理和真理”。数学的发展促进了物理学的进步;同样,物理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基础为支撑。1846年,法国青年勒威烈,用数学方法推算出了海王星的位置,并把推算的结果写信告诉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伽勒。此后,伽勒用望远镜里在推算的位置看到了这颗新行星,成为数学推动天文、物理发展的一段佳话。
    
在发现中体味数学之美
    
    在嘉宾对话中,文汇讲堂首次出现了学生嘉宾和问题征集者,更多数学爱好者有了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在提问环节中,现场气氛更是热烈。有不少听众的手从提问开始就一直没有放下过,还有直接站起来提问的。
    
    在回答过程中,丘教授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就是“好奇心”和“热情”,不少中学生和家长希望丘教授能将学好数学的捷径和方法传授一二,对此,丘教授的回答始终如一:对不懂的事情要有好奇心,对自己选定的目标要有热情。这样才能做好。丘教授用这两个词来勉励青年学子。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脸皮厚,要不耻下问,老师的一句点化也许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本报见习记者  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