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丘成桐:感受数学之美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这位当代数学大师以大刀阔斧般气魄,革新了微分几何学,其研究影响力遍及理论物理和几乎所有核心数学分支,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说:“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
丘成桐:感受数学之美
何 雁 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02-01 第07版 ) 【字号 】【打印】【关闭
  丘成桐近影
  为数学之纯美而工作,是丘成桐一生的追求。这位当代数学大师以大刀阔斧般气魄,革新了微分几何学,其研究影响力遍及理论物理和几乎所有核心数学分支,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作为华夏子孙,丘成桐始终怀着一颗爱国心,关心培养中国的年轻人,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这也是他一生事业的重点。

  促进海内外华人数学家交流

  2007年圣诞节前一个星期,浙江大学数学中心丘成桐办公室的灯光每天亮到凌晨。这段时间,全球1200多位华人数学家及国际知名数学大师云集风景秀丽的杭州,聚首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探讨数学最新研究进展。丘成桐正是会议的发起者与筹办人。

  在丘成桐看来,天下华人本一家,华夏子孙有割不断的血缘。中国要发展,需要海内外华人数学家共同交流合作,将中国的数学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这不仅是祖宗愿意看到的,也是后人愿意看到的。

  为期一周的大会,使浙江大学沉浸在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大会邀请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以及统计学等数学相关领域的一流人才,开设内容丰富的讲坛。庞加莱猜想的主证者之一汉密尔顿教授专门做了学术报告。

  大会开幕式上,有7位华人数学家获得晨兴数学奖。他们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创新成就,可引证中国数学家过去10年的整体进展。“中国培养的数学家第一次获得晨兴数学金奖,我十分高兴。”丘成桐欣慰地说。

  “我最高兴的是看到很多年轻学生都来参加,与国际一流大师交流,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当今数学发展的走向。”会议期间,丘成桐作《中国古代数学》的精彩演讲,尽管时间安排在晚上8点,仍旧吸引了许多学生,教室里挤满了人,没有座位,有人索性在讲台前席地而坐。

  为了鼓励数学新人,大会还首次面向全球华人大学生颁发新世界数学奖。“从这次评选可以看出,中国的博士、硕士论文开始有质,但量不够;学士论文比博士、硕士论文量多,但质不是世界一流。”丘成桐表现出一贯的直率,“反映出中国高校导师放在本科教育的时间不够。这跟国外不一样,比如哈佛大学每年总有3到4篇有创造性的学士论文发表在最好的学术刊物上,我希望5到10年,中国学士能达到世界最好学校的水平,我是乐观的,希望老师多花一点工夫,把中国数学本科教育搞上去。”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自1998年在北京召开首届以来,还分别在台北和香港举办过。此次会议的规模超过了前三届。丘成桐期望通过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数学家能够回祖国帮忙,让国内数学家了解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数学发展。

  毕生追求真与美

  与丘成桐相处,开始你不会觉得他有任何过人之处。他肤色黝黑,相貌普通,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清楚。但在讨论问题时,他直达难题本质的气魄,似乎只能是天生才有。他的杰出才能吸引了不同领域的数学家们,他对数学的热情感染并鼓舞了大家。

  一年里有9个月,丘成桐都在哈佛大学担任数学教授。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创造了卡拉比——丘空间的数学结构,这一结构被称为“万有理论”——弦理论的基础。1982年,年仅33岁的丘成桐获得了素有“诺贝尔数学奖”之称的菲尔兹奖。

  “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丘成桐以自己的经验谈,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求真的热忱。数学家追求一个好的命题,如同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慕,朝思暮想。做学问的路很长,要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没有热忱,就没有办法继续。很多有终身教职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工作,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是求真的精神,刺激着我们不肯放松。

  有真才有美。数学家用简洁严谨的语言解释自然界的纷繁复杂,比如,人类的面部表情或者衣服的飘动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从中发现蕴涵的规律。“以简驭繁,从朴素的外在表现得到美的感受,好比一幅张大千的国画,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自然美景便跃然纸上。”

  伟大的数学家往往高瞻远瞩,宏伟的构思由美作引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猜测求证,看出整个学问的大方向。回顾数学的历史,能够将几个不同的重要观念自然融合得出的结果,都成为数学发展的里程碑。

  丘成桐是独具慧眼的。他将几何与偏微分方程理论融合起来,在1976年解决了卡拉比猜想,这个工作差不多花了5年时间。卡拉比猜想的解决,对微分几何、代数几何、超弦理论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30多年前,卡拉比猜想并非公认难题,甚至很多著名的几何学家也未有所闻,丘成桐却洞悉到这个猜想的重要性。

  除纯数学领域,丘成桐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使物理学家得以用卡拉比——丘紧化来说明弦理论是自然界大统一理论的合适候选。他对广义相对论中正能量定理的证明,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容与稳定的,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现代弦论与数学的丰富联系之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推动中国数学发展为己任

  丘成桐1949年4月生于广东汕头,后随家人迁居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丘成桐以一名早慧数学家的形象崭露头角。196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导师是著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22岁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任教。

  1979年,受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邀请,丘成桐首次回国访问讲学。他说,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踏在祖国的土地上时,我用手触摸了祖国的土地,使我深深地感动。回想获颁菲尔兹奖时,我不持有任何国家的护照,因此我是以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身份领奖的。

  丘成桐看到中国经历十年“文革”浩劫,数学研究几乎中断,深感痛心。他说,科技强则国强,数学是科技之母,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成为数学强国。他的宏伟构思是在不远的将来,所有主要数学分支都能在中国繁荣发展。

  在1994年至2002年的8年间,丘成桐在海峡两岸和香港创建了4个数学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北京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台湾理论科学研究中心。丘成桐借助自己的影响,邀请霍金、威腾、格罗斯等20多位世界知名科学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他说,创建数学中心的目的就是培养中国一代年轻人。

  在许多学生眼里,丘成桐更像一位和蔼、虽然有时严厉的父亲。任何时候,他从不拒绝年轻学生的来访,鼓励他们研究跨领域、开拓未知领域的大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他主持的讨论班中,学生们总是很活跃。丘成桐培养的50位博士大部分是中国人,许多人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在导师的鼓舞下,不少人选择回国工作。

  现在,丘成桐每天忙着待人接物,其实很多目的是为中国数学事业募集资金。丘成桐说,“我说话很直。”人们通常与这些富商在10次宴会后才开口谈捐赠的事,他总是在第一次宴会上就提出。他告诉那些潜在的捐款人:“钱并不意味着什么,你们的善举将成为历史遗产。”

  至今,丘成桐为中国大陆三大研究机构募集资金1.5亿元人民币,他个人累计捐款达300万美元。虽然在中国任职,他从不领取报酬,连差旅费都是自己出,乘飞机一般都坐经济舱。丘成桐不讲究生活的奢华,“钱够花就行,太多了是负担。”

  丘成桐个性坦诚,直截了当。在许多报刊采访中,他批评中国学术界的腐败,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同。有人担心他会得罪很多人,丘成桐说:“中国的学术未来在年轻人手里,年轻人不能顺利成长,是我最忧虑的。希望借此将中国数学界的风气改正过来。”

  文化修养培养气质

  丘成桐醉心于历史研究。除了数学论文与专著,他还写了许多文言文与古体诗。他对中国文学的造诣和深爱,在朋友中传为美谈。

  丘成桐喜欢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比较。他强调的一点是,良好的文化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

  他说:“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和《史记》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

  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是一位哲学教授,父亲经常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才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发愤苦读,还当起了家教,以维持家里的生计。

  由此家境陷入赤贫,还背负债务。有亲戚建议让孩子们辍学,养鸭子贴补家用,但43岁体弱多病的母亲梁若琳断然拒绝,毅然承担起家庭的重负。年逾古稀的母亲去世后,丘成桐每忆当年为了赶功课,睡眠不足,还要早起上学,母亲叫他起床的声音,既温柔又不忍,总不免黯然神伤。

  丘成桐是一个模范丈夫,一个慈父。1976年,丘成桐与台湾应用物理学家郭友云结婚。他的家人比他先搬到了美国圣地亚哥。研究所的同事惊奇地发现,有一个时期,丘成桐每晚都会对着电话唱中文歌。原来,他在给他的孩子们唱摇篮曲。现在,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研究生物。“我希望他们为人忠厚。”丘成桐说。

  丘成桐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中国发展数学。他的家人完全理解他的行为。郭友云说:“他的一个人生目标是帮助中国数学成为世界一流。他为此几乎花费全部空余时间,包括夏天和冬天的大部分假期。这对家庭是很大的牺牲,但我们都支持他。”

  尽管如此,丘成桐心中仍存遗憾,“我自己还没能回国定居。无论我对中国数学做了多大贡献,也无法与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或是已经回国永久定居的人相比。”

  事实上,丘成桐为中国数学发展无私奉献了许多年,他属于他的祖籍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02-01 第07版 )
回页首】【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