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报:关于数学,我们在思考……———浙大数学精英们的数学观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关于数学,我们在思考……
———浙大数学精英们的数学观
作者: 佚名  阅读数: 67 

  数学,中国学生自小就接触的学科。一时间,各种类型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为中小学生升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的捷径,竞赛与成才之间被无形地划上了等号。很少有人去探求学习数学的意义本身,去寻找数学背后的精彩与奥秘。
  而在丘成桐眼里,数学就是需要天马行空地去想,去思考,去创新,想一些对人类有意义的问题,才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才能在理想抱负上有所收获。
  日前,本报从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捕捉到这么多热爱数学的人,他们是浙大的骄傲,他们已经为或者正在为数学而奋斗着,不仅是学术上的深究,更是人才上的挖掘和培养。

  丘成桐:用海阔天空的思维学数学
    12月16日下午,在一场数学“盛宴”———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即将上演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丘成桐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数学发展的殷切期待。他说:“希望能通过华人数学家大会,搭建一个中国数学家和国外数学家交流的平台,希望中国的数学发展得越来越好。”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目前国内已有一批数学家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等一大批名校的数学家开展了合作。丘成桐说:“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遗余力,不过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数学家能来中国发展,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华裔留学生能返回祖国,帮助中国实现数学大国的梦想。”
  关于在这次数学家大会将设立一个专门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的奖项,丘成桐解释说是为了激发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事,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很多孩子在学习的黄金时期都把大量的精力投注到应付考试和解奥林匹克数学题上,却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思维上没有创新。中国很多方面都是用考试来衡量的,这样很难成为科学家”。丘成桐说,“新设立中学生数学奖和传统数学竞赛不同,它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每个团队由三位中学生组成,既可就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专题研究,也可就纯理论进行研究。我们对学生没有约束,让他们自由发挥,希望他们能用天马行空般的思维来学习和研究数学。我们希望借这个平台,能传播一种意识:“中学生要花点时间去思考,做点研究项目。”


  刘克峰:老师需要好学生
    作为本次新世界数学奖国内评审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刘克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无比激动。他说,在自己多年的数学研究生涯中,有许多感触,国内的数学研究固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这就决定了国内数学研究有必要与国际数学界接轨,从而取长补短。而新世界集团设立新世界数学奖的行为让自己颇为欣赏。这一奖项不仅鼓舞了国内的年轻人在数学研究领域勇攀高峰,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数学界领军人物沟通交流的机会。“好学生需要好老师教啊,不然就耽误了”,刘教授笑言,同时指出新世界数学奖给了优秀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可以接受国际级优秀大师的指点,近水楼台先得月,学生们的个人修为自然可获得又一大飞跃。
  在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获得首届新世界数学奖博士论文金奖的徐浩时,刘教授脸上洋溢着无比欣慰的笑。他这样评价这位自己指导了两年的博士生:“聪明、用功、踏实,这是我对他最最深刻的印象。他很有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数学研究上,也体现在研究所平时的各项工作中。徐浩的组织能力非常强,许多事务都是由他负责组织的……”当问及对浙大数学系同学们的寄语时,刘教授当即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六个大字“以徐浩为榜样!”。他说,浙江大学数学专业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同学,只要努力,走对了方向,就一定能够收获像徐浩那样的成功。


  汪徐家:谁说数学家是穷光蛋
    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学数学就是与寂寞和清贫相伴。“晨兴数学奖”金奖获得者汪徐家说:“应用数学领域的人才非常抢手。哈佛统计专业一半的老师都是华人,在美国教统计的华人至少有五六百人,在华尔街等投资公司干的至少有几千人,像著名的高盛投资公司,一半以上的人出身数学系,这样搞经济功底好。在这些地方,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拿到的年薪一般是十几万美元,而年底的红利可能超过工资两三倍!”
  汪徐家说:“即使是做基础数学领域的研究也大有出路,真的不需要过分担心。在国外各大高校任职的华人数学家很多。这些人不需要担心失业,而且经济状况都很好。”
  汪徐家讲到自己在浙大完成本科到博士的求学经历时说:“我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尤其我要感谢董光昌先生。我觉得,一个人,关键是要有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在过程中,你自己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季理真:数学之美 美不可言
    “晨兴数学奖”银奖获得者季理真教授1984年获杭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后赴美深造,现为安娜堡密芝根大学数学系教授及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光彪讲座教授。二十年前在杭州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觉得是在杭州发现数学之美,当记者问到数学究竟美在哪里的时候,季理真笑答:“数学之美 美不可言。只有投身于数学的人才知道,数学,在其严谨的结构背后,需要无限的激情与想象。”“在我看来,大自然都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而不仅仅是数字、计算、图形,做数学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要有追女孩的韧劲,终生不离不弃。”他笑着说,“数学可以说是我的初恋,所以我最后还找了一位女数学家做太太。”


  徐浩:要为数学发展做贡献
    颁奖仪式结束后,2007“新世界数学奖”获奖者们正聚在领奖台上合影留念。数来数去,原本应有的21位获奖者只剩了20位。就在大家用目光焦急地搜寻时,一位身穿褐色西装的年轻人一路小跑地重新奔进了场内。他就是获得首届“新世界数学奖”博士论文金奖的徐浩。这位来自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并由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克峰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还没来得及跑上领奖台的合影 “方阵”,就先被各路媒体以及还未离开场地的专家、来宾所包围。他成了最具人气的获奖者。
  “其实,我真得是遇上了很好的导师,要感谢导师对我的帮助。”徐浩满脸挂着晶莹的汗珠,一边用手抹着汗,一边耐心地答复。他的嘴边总是挂着“导师”二字,可见导师刘克峰教授在其心目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今年下半年,徐浩在导师刘克峰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曲线模空间相交数的新结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刊》录用。据了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高校数学界的论文首次被《美国科学院院刊》这本国际一流杂志录用。这篇论文发现并证明了黎曼面模空间上霍奇积分的一系列重要公式,不仅为中国赢得了骄傲,也为世界数学界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面对获得的大奖,留给徐浩最大的喜悦就是辛苦换来的研究成果没有白费:“我很高兴,自己多花的精力、成果能得到承认和肯定,并且希望这一成果能够对别人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在谈到获奖给自己带来的动力时,徐浩平静而真诚:“我希望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去发现、去探索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愿望和热情都将成为我不停前进的动力。”谦虚的徐浩希望“新世界数学奖”这一奖项,能够去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为数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林彬彬:多看,多思考林彬彬,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他在刘利刚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刚刚获得首届“新世界数学奖”学士论文银奖。
  由浙大的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直接保研的林彬彬特别重视本科阶段的学习,他说:“因为打好基础真的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把学到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去探索。”
  已经在浙大熏陶了四年多的林彬彬说浙大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这里有很多好老师、很优秀的同学,数学研究中心的资料也很丰富,浙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环境。尤其是我的导师,跟我经常交流、探讨问题。”说到这里,林彬彬还不忘关照仍然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学弟学妹,除了要在本科阶段打好扎实的基础,还要“多看书、多思考一些问题、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花些时间,并且多跟老师交流、多听些报告。” (文/郑虹 颜玮楠 金山 赵畅宇虞蓉蓉 图/颜玮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