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新闻: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浩的论文为《美国科学院会刊》接受
时间: 2007-07-31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
![]() | ||||
首页 -> 浙大报道 | |||||
阅读次数:560 |
来源:浙大新闻办 时间:2007-07-31 09:17:36 |
| |
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浩在导师刘克峰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最近为《美国科学院会刊》(PNAS)所接受。据了解,这将是建国后中国高校首次在《美国科学院会刊》上刊登数学论文。 曲线模空间上的相交数理论,这是代数几何和理论高能物理中受到高度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徐浩在刘克峰指导下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论文。他将计算机算法与模空间相结合,开创了一条研究新路,发现并证明了曲线模空间上几个全新的公式,证明了著名超弦学家Itzkson-Zuber在1992年提出的一个猜想。他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威腾、数论大师扎吉尔的好评,法国科学院院长Brezin教授评价说:“You have obtained clearly new and powerful results”。 利用这一全新的n点函数,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新的相交数递归关系。特别是给出了著名的法伯相交数猜想的关键性简化,这是曲线模空间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模空间的国际权威学者瓦开与两位著名加拿大组合学家杰克森(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古尔登在文章中认为这一研究“提出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猜想(蕴含Faber猜想)”。瓦开评价我们的工作“very striking”。著名意大利代数几何学家阿巴雷罗称我们的结果“interesting and quite remarkable”。他们的研究还得到曲线模空间高阶韦依-彼得森体积的一个最一般的递归公式,澄清并推广了Mirzakhani, Mulase, Safnuk等学者的重要工作。 徐浩曾先后在数学系、数学中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他考入浙江大学混合班,最初选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后转攻数学。由于对数学的热爱,他在刘克峰教授的鼓励下,开始用计算机研究渐近分析,尝试用来证明曲线模空间理论中的另一个著名猜想——法伯相交数猜想。徐浩说,也许正是刘老师的这一启发,成为我接下来一年时间里所有研究成果的源泉。为《美国科学院会刊》接受的论文,即为上述研究工作的综述报告。 【关 闭】
|
浙大求是新闻网 : http://www.zju.edu.cn/zd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