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往哈佛吗?你想过有一天能走在哈佛的校园吗?浙江大学04级硕士生李逸就是那个让人羡慕的家伙,而且他还获得了哈佛的全额奖学金,是浙大数学系建系80年来第一位被哈佛全奖录取的学生。 采访李逸如同得到哈佛的offer一样,不容易。多方打听只有一个办公室号码,于是我冒昧前往,不想正好见到了传说中的那个人。 面前的那个小伙子与我们之前说笑时想象中的形象大不相同。穿着整齐得体,没有传说中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是个相当帅的小伙子。 李逸说,他是在初三的时候才慢慢喜欢上数学的。他在宁波大学读本科时就经常参加各种数学比赛,并且屡获佳绩。进入由国际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创办的浙大数学中心后,他觉得自己进入了更宽广数学的世界。 2006年,李逸在著名数学期刊《数学研究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马里诺—瓦发公式的一些结果》,极大地简化了著名数学家C.Faber和R.Pandharipande在2003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数学期刊《数学年鉴》上关于λg猜想的证明,并且得到了一类新的Hodge积分的闭公式。李逸同学谈到,这篇文章是在导师刘克峰教授和其合作者证明弦论中著名的马里诺—瓦发猜想基础上写出来的,他非常感谢导师把他带入这个领域和悉心的指导。 幸运的拼搏者 当问及李逸对自己这个建系80年来的第一个哈佛全奖怎么看时,他说了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遇到了许多出色的导师。他一直强调非常感激自己遇到过的许多老师,引导他学会不同的思维方法。他说当自己做研究烦了的时候,他就会去跑步或者打篮球,通过运动来调节大脑,这是跟刘克峰老师时间久了,受到的影响。刘老师常去数学中心的四楼打乒乓球。 他说,其次要感谢身边这群出色的同学。比如他在数学中心经常拜访和交流的一位优秀的师兄徐浩。这位师兄前不久被美国数学会《数学评论》杂志邀请担任评论员。还有其他师兄弟,他们经常一起讨论数学难题,克服了许多困难,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谈及这次获得这个全奖名额时,李逸说只是自己很幸运。坐在对面的同学朱盛茂开口了:“这一切其实和你的努力是离不开的,何必太过谦虚呢。要说幸运,那你也是一个幸运的拼搏者。” 未来仍需努力 在大家眼里,李逸的未来无疑是一片光明。然而李逸自己却显得很平静、很理性。他说,九月份就要去美国了,现在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包括语言和文化等各方面,到了那边之后,还要付出更多地汗水。现在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明天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美国学习五年后,一切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按照他现在的想法的话,可能会选择回到浙江大学数学中心继续他数学王国的探索研究,因为它很喜欢数学中心里的环境和氛围。 采访结束的闲聊中,在说到数学以外的话题时,李逸和他的同学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沉浸在自己的王国中,而且也时刻关心着身边的重大事件,他们将去更加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