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人才交流》:数学之王丘成桐
时间: 2007-02-05 来源: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1979年,当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职的数学家丘成桐访问中国,并提请当时的政府官员允许他去探望一下他的出生地汕头——坐落在广东省的一个山区城镇。
开始他们拒绝了这个请求,说这个城镇没标在地图上。后来又经过了不少周折,终于有人驾车带着丘博士驶上一条新造好的泥路,穿越农田,来到了他的家乡。当地的人宰了一头牛庆祝他的衣锦还乡。在丘博士离开后很久他才知道,原来这条路是专门为了他这次来访而新造的。
“我当时实在很惊讶,”丘博士最近说起这事,笑容里显得有些腼腆。“对这事我感到有点过意不去。”说这话的时候他正站在他晨兴数学中心的办公室里,玻璃灯里射出淡淡的光,照在他身上。晨兴数学中心是他在中国建立的3个数学机构之一。
一年里有九个月,丘博士都在哈佛大学担
但是在1年剩下的3个月里,用他的朋友,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安德鲁·斯特罗明格(Andrew Strominger)的话来说,丘博士就是“中国科学之王”,他是海外华裔中最著名的人士之一,每年夏天都会回国来工作、教学、游说、给人启迪,也会象个“军阀”一样跟人争来斗去,为的都是将中国科学推进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卫·格罗斯(David Gross)是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一名弦理论学家,他担任圣塔巴巴拉分校的科维理(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用他的话来说,丘博士是“处于帝王和公民中间的多重角色”。
丘博士的故事是一扇窗口,通过它可以看到在中国大地上,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水乳交融时所产生的勃勃生机。如此交融若得成功,将会重塑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平衡。
“在中国,他是个电影明星,” 这是陈启宗(Ronni Chan)的评价。陈启宗是香港的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也是丘博士的一位老朋友,曾帮助出资创办了晨兴研究所。2005年夏天,丘博士坐着黑色轿车,急匆匆地穿梭于电视演播室与紫禁城内闲人止步的贵宾接待室之间。他领着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来到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世界弦理论方面顶尖物理学家的大会。在会场上,一位音乐教授还演出了丘博士写的一首诗,其中写道,“美哉美哉,真理之源;时空量化,智者无何。”
丘博士毫不认同所谓的“帝王”之说。他最近驳斥说,他并无政治头衔,而他新近两个最有才气的学生还正处于失业中,这样怎能说他有自己的王朝?他说,“在我看来,这只是某些人的妄断而已。”
当然,他的生活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仅在去年,他就因指责北京大学腐败而卷入了与北大的一场公开论战。《纽约人》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说他试图在解决一个关于空间结构的世纪难题——庞加莱猜想的成果中沽名钓誉。
人人都认同丘博士是当代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的数学家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说,“丘的确是个天才!他所做的数学工作,论质论量都是惊人的。”
但是即使是他的赞赏者也说他有政治的一面。迪恩•杨(Deane Yang)是布鲁克林理工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丘家的一位老朋友。他在给《纽约人》的一封信中提道,“继
丘博士的朋友、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说,“丘博士所建立的,是人才的凝聚,而非所谓王朝。人们被他吸引,是因为他充沛的精力,他绝妙的想法,以及他对一流数学工作孜孜不倦的支持。丘将这些人组织到一起,共同攻克最困难的问题。”
赤脚男孩
丘成桐出生于1949年。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大陆。童年时,与他父亲的谈话使他对文学及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他还发现与父亲的谈话更使他体会到了抽象思维为何物。
在香港中文大学,丘先生以一名早慧的数学家的形象崭露头角。仅学了3年,尚未拿到学位便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院。在那里的第一个学期,丘先生选了6门课,忙得连午饭都几乎没时间吃。第一学年还没结束,他就
1972年,年仅22岁就获得博士学位的丘博士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接着又来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及斯坦福大学。1973年他来到斯坦福时正好赶上一场关于几何及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将万有引力归结为扭曲时空的几何)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丘博士突发奇想,他觉得他可以反证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欧根尼奥‧卡拉比(Eugenio Calabi)很多年前提出的一个猜想。这个猜想认为,多维空间可以像地毯的小毛圈一样卷曲起来。
丘博士于是开始撰写论文。2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封卡拉比博士的来信,从中他意识到他的推导中存在一个漏洞。丘博士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失眠了。”
经过两个星期的痛苦挣扎,他最终认为相反的结论才对,即卡拉比猜想是正确的。他对这个猜想的证明在1976年公布后使他成了明星。
他的这一论文也为十年后的弦理论奠定了部分基础,阐明了“万有理论”所要求的十维时空大部分都能卷曲起来,从而消失于现在被称为卡拉比-丘空间中。
3年后,丘博士又证明了另外一个关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果:爱因斯坦方程的任何解都必须具有正能量。否则,便如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斯特罗明格所说的,时空将会不稳定——“你会看到永恒的运动。”
由此丘博士便开始了他的跨学科的生涯。作为一名纯粹数学家,他在创立研究曲线和曲面的微分几何方面,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迈克尔·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的话来说,是“一个重要人物,很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人物。”
哥伦比亚数学家汉密尔顿博士说,“丘博士喜欢成为中心人物,而不像其他人那样喜欢躲在僻静的角落思考。似乎向他袭来的信息越多他就越有成就。”
丘博士同时也是一名荣誉物理学家。用曾在哈佛大学跟随丘博士
在成功解决卡拉比猜想后,丘博士的道路上充满了奖励与荣誉,包括菲尔兹奖,1985年的麦克阿瑟“天才”奖以及1997年的国家科学奖。
游子归国
1979年,丘博士第一次回到中国,成了几位归国英雄之一。丘博士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科学,推进基础研究。他安排中国学生来美国,捐款捐书,并游说有钱的好友出资在香港、北京及杭州建立了数学研究所。他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早期住在台湾,好让他的孩子学习中文。
丘博士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成了好友,双方对彼此的认识是“很精干”。在一次招待科学家的晚宴上,
就在那年,